|
海參的歷史淵源海參種類有:“刺參”、“婆參”、“梅花參”、“方刺參”、“禿參”等,尤以“刺參”為參中珍品。大連海參即為刺參。 “刺參”產于中國的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,在明朝李時珍所編的《本草綱目》中有“(海參)產自遼東灣的,質地較好”的記載。 《清稗類鈔》載:“海參,以奉天(今遼寧。┱邽樽,色黑多刺,名遼參”。 清乾隆年間趙學敏繼編的《本草綱目拾遺》有“海參亦出登州海中,與遼東接壤,所產海參亦佳”,而且還有“海參遼產最佳,吳、浙、閩、粵者肥大無味”等論述。此種海參體壁肥厚,肉質細糯,刺多而挺,色澤有黃褐、黑褐、純白和灰白等多種,有“淡水制”和“海水制”兩種,又以淡水貨為最佳。 |